答:《网上学习辅导》课文是一个是指导学员自学的文件,它用链接的方式给学员指定了学习资料,免去学员在浩如烟海的网站查找资料之烦。
辅导课文给出的链接是最低要求应阅读的内容,学员不但应按课文讲解的顺序阅读链接的有关网页文章,还应尽量多看一些相关网页文章,悉心领悟。
学拳跟做任何事情一样,首先要明白其道理,然后用功去做,才能成功。太极拳理精法密,更要学懂学会,然后依法练功,避免盲修瞎练。学拳首先要理明路清,着着应细心揣摩。“学太极拳先学读书,书理明白。学拳自然容易”。而后用功精进,方能登堂入室。
◆问:预备式这么简单的动作,为什么要规定学习 4天?
答:预备式是练拳前的预备,外形动作是由并立步,提脚开步,成开立步,站好姿势。预备式要做到“身正、体松、心静、气匀”。开步站立好姿势,应做到身正。站好后要练集中思想,做到心静;要练调整呼吸,做到气匀;要练放松身体,做到体松。不是站着无所事事,而是要练“功”——按照功法练心静、体松、气匀。
养生太极拳的修炼次序是从“有为”入手,也就是先练意、用意,一切用意指挥。练心静,体松,气匀,都各有功法,要按功法练,其中都要用意指挥,也就是要“练意”。预备式没有无外形动作。养生太极拳入门初学,先在没有外形动作的情况下练意、练息、练松(内动),是遵循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的学练顺序。
◆问:老师强调“放松”应用随息法放松,什么叫随息放松,具体怎样练放松?
答:预备式把练放松。先站好姿势,保持身正;集中思想,专心致志地调整好呼吸,呼吸均匀——包括呼吸的节律和精细缓急,都应调整到你觉得自然、毫不勉强,而感到顺畅的呼吸状态,并保持这种状态,这叫做“气匀”。在身正、气匀的状态下,用思想指挥放松——这叫练意。
随息放松:跟随每一呼,从上到下放松;吸气时不用意,保持原有放松状态。这样,可以一次比一次放松得更好,逐步做到身体各部、内外全面放松。放松是内动,内动应与呼气协调一致:呼始而自上端始、随呼气而一路向下放松;呼尽时,正好放松到最下端。一呼一放松,连续做5分钟,即连做放松几十次。初学练法,可以分成沿中路、沿左右两线,轮流放松。练熟后,整体为一地放松,一呼放松一次,每趟连续5分钟以上不停,每天早晨练三、五趟。
放松包括放松思想和放松身体。“放松思想”,就是放下世事而专注于练拳,注重意气而不执著意气。放松身体就是要松开周身肌肉、肌腱和骨关节,通称松八段九节。九节指下三节胯、膝、脚腕,中三节腰椎、脊椎、颈椎,上三节肩、肘、手腕。八段泛指九大关节之间的肌肉、肌腱。
练养生太极拳要用意念导引放松周身内外各部分,包括四肢、躯干、皮肤、肌肉、筋膜、关节、腹腔内脏器官、唇齿、眼神、面部表情等等。
杨澄甫说:"松、松、松,我不跟你说,三辈子也学不到。”
上面这些话,都是2-02课应阅读的内容。
2-03课是起势。预备式没有外动的随息放松,起势则有屈膝按掌、起身举臂,要练周身协调、随息放松,放松要与外形动作协调,即内外协调。15个关节都要活动,而且应协调活动,活动时还应保持身正。要点是上身正直。
◆问:我的气感特强,打拳时感觉到丹田有很强的吸纳和鼓荡,手足心有节奏的蠕动和发热;一趟拳练下来,舒畅万分。这是否就是你所说的"行气通经"?
答:"行气通经"是太极拳经络养生的一种功法,是养生太极拳的筑基功夫。行气通经是有为功法,注重练意行气,即以外架带动内气,冲开气脉,达到经络畅通。
人体经络系统是气血运行的重要通道, "五脏之气,皆出于经隧,以行气血。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见"内经")。
养生太极拳行气通经,维持经络畅通,营卫气血在血脉、经隧中阴阳相贯,周流不息,输布全身。"内溉脏腑,外濡腠理",保证人体生理功能、脏腑功能正常。未病者练而可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已病者练而能疗疾健身。
您能感知自身内气,甚至感到丹田气感很强,或有鼓荡之势,说明你注重内练、方法正确,并已有一定功力。练到丹田内气有开合鼓荡之势,即有冲开气脉的能量。也可以通周天,畅经脉。您的功法跟养生太极拳的"行气通经"有所不同,养生太极拳是以有为法行气通经,你这是积气冲关,偏于无为。
气血运行是人的自然本能。内气是推动气血运行的能量。丹田正气充实,自然本能冲关通经,是无为无不为。虽无特意行气之法,也能有助于气血流畅。
你练功已练到丹田内气充盈并有鼓荡之势,此后应积极练功。如做有为引导,能迅速显效,且可避气滞不行、气逆不顺之弊。或动静结合,静功练聚气养气、混沌一气,动功练招式意气、虚实阴阳、丹田开合、外架引导。也可内气带动外架,类似于太极门九宫太极拳。
◆问:练拳中吸气时,感觉肩好象往上耸,不知应如何校正?
答:我没有看到你练拳,不知您在练拳中是否特别注意吸气?练拳不应特别注意口鼻出入之气。吸气时也不应用意在胸腔吸气,甚至以耸肩助吸。
吸气时正确的用意应当是:吸的意不在口鼻出入之气,而在"气"。例如,做"收脚合手": 右(左)手收合时,意领内气沿右(左)脚-膝-下丹田-中丹田,吸之意也沿右脚-膝-下丹田-中丹田。心意却不在鼻中出入之气,而在"内气"。用意领气"沿右脚-膝-下丹田-中丹田",可以理解为"好像从右脚-膝-下丹田-中丹田一路吸上来"。(注意:这里的用意、呼吸、动作、内气、劲力应协调一致)。我在网页中常写成:为吸为合为收势为蓄。意思是:在呼吸是吸,在动作是合,在意气是收是升,在劲是蓄。
◆问: 我在呼气时,感觉有些快,这种情况是不是时间长了就可以改过来?
答:与上题所说的道理相同,呼气时意应在动作上。动作虚实变换-转接时开始呼,动作做到阳极阴生的下一个转接处,呼气尽。这就是动作和呼吸的相合,快慢也在其中了。我说过的“练到意气相合,就不是随息了”,动作、呼吸自然协调一致,就是拳式呼吸。能拳式呼吸,动作的节奏、呼吸的节奏也就决定了。
◆问: 练拳中,在呼气时感到会阴部睾丸处象有水流冲着一样,有很明显、很强的感觉。现在我在做屈膝时,感到小腿很有劲,重心很稳。这种感觉对吗?
答:你有这些感觉,说明练功方法正确!进一步锻炼:
练起势,按掌呼气时,意气到丹田,注意感觉只到丹田,不要向下;举臂吸气时,
意气在丹田,提肛缩阴,注意感觉自会向后贴,继续吸气,注意那个感觉(已经向后贴了吗?)沿脊椎向上。反复做动作,意气如上。
练拳,将意注于动作上,练呼吸、放松、动作和意相合的功夫。再练以动作引导行气(详见有关网页,多读网页,练拳中体悟)。逐步练意气合一的功夫(但不是短期能成的)。
学拳不在多,关键在于练。练拳先要得法,依法练拳,一日功夫一分功效。练拳不得法,枉费功夫白吃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