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它是抽象的概念而不是具体的事物,正如《内经》所说:“且夫阴阳者,有名而无形,故数之可十,离之可百,散之可千,推之可万,此之谓也”。它既可代表事物内固有的两种相互对立的属性的统一体,也可代表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因此,任何事物不但都具有阴阳相对的两个方面,而且在其中的任何一方,又有阴阳相对的两个方面。
事物相互对立的阴阳属性,是由其性质、位置、趋势等方面所决定的。一般地说,凡是活动的、上升的、明显的、进行性的、机能亢进的,或属于功能方面的,其性归属阳;相反,凡沉静的、下降的、隐晦的、退行性的、机能衰减的,或属于品质方面的,性归属于阴。从事物属性来看,“天为阳,地为阴”,天在上而清故属阳,地在下而浊故属阴。“水为阴,火为阳”,水性寒而下走故属阴,火性热而炎上故属阳。再从事物的运动变化来看,静属阴而动属阳,当事物处于沉静状态时便属阴,处于躁动状态时便属阳。
《内经》说:“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意思是说,自古以来,人体的阴阳气就是与自然息息相通的,所以生命的本源,在于天地阴阳的变化。《内经》又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这里说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都必须以阴阳为本。因为阴阳是自然界运动发展的根本规律,万类生物生成变化的总纲领,生命一切变化的根源,生死转化的本质和动力,也是人的精神、意识活动产生的基础。可见,阴阳是生命之源,不管是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还是人体,都必须顺应自然界阴阳消长的规律。
人体的生命活动,不仅要顺应自然界的阴阳消长,还要保持体内的阴阳平衡。如〈内经〉中所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意思是说,只有阴阳的和平固密,精神才能治而不乱。如果阴阳分离决绝,人的精气也就竭绝了。这说明阴阳协调,对保持人体健康,防止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指出的:“物体相对静止的可能性、暂时平衡状态的可能性,是物质分化的主要条件,因而也是生命的主要条件。”从中医养生学看来,人体本身就是一个阴阳对立并统一体,由于阴阳之气的相互作用,推动了生命的运动和变化。但阴阳二气之中是以阳气为主导的。如〈内经〉里说:“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即是说,人体生命以阳气为主导。若阳气充盛,则人体生机盎然,否则生意凋残,折寿损年。大医学家张景岳也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内经〉进一步明确指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不难看出,衰老是由于阳气耗损所致,而重视维护阳气,就能推迟衰老。与此同时,《内经》又指出阴精与天年的密切关系,如“阴精所奉其人寿”,“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看来,衰老又是阴气日减的结果。可见,阳气和阴血的不足,两者都是导致衰老的根本原因,二者又不可截然分开,因为保存阳气有助于化生阴精,聚存阴精亦有益于护养阳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