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里关于气的概念
人体之气是人的生命运动的根本和动力。生命活动的维持,必须依靠气。“气者,人之根本也”(《难经·八难》)。
“气”在中医学里有着很多概念,如对人体构成上有阴精与阳气的概念;对于病因有正气和邪气的概念;对于人体正气又有元气、真气、营气、卫气、宗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概念;对于中药的解释有寒热温凉之气的概念;对于自然界有天气与地气的概念;对于四季气候变化及人体发病的外在因素有六气和六淫之气及戾气的概念。按气在人体之部位来说:“气在阳即‘阳气’,气在阴即‘阴气’,在胃曰‘胃气’,在脾曰‘脾气’,在里曰‘营气’,在表曰‘卫气’,在中焦曰‘中气’,在上焦曰:‘宗气’,在下焦曰:‘元气’。”(明代医学家张景岳说。)
人体之气
按气的来源不同、分布不同、作用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名称。今按人体气的作用归纳介绍如下。
1.元气,元气禀受于先天,由先天之精气所化生。“精气”指人生之初,在胎中孕育之基础,来自于父母,藏于肾中。元气包括“元阳”、“元阴”之气。元气赖于后天营养才能发挥作用。
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愈充沛,脏腑组织功能愈健旺,身体便健康少病。反之,如果先天禀赋不足,或因久病伤损,就会出现由元气衰惫而产生的种种病变。因此,保养元气,就成为养生学说的重要原则。
2.真气,《灵枢·刺节真邪篇》:“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真气是由先天元气、后天谷气和清气结合而生成。真气的来原:(1)肾中先天精气化生的“元气”。(2)后天受纳水谷精微而化生之“谷气”,为后天之精气。(3)口鼻吸进的自然空气亦称“清气”。三气合而充养全身便发挥作用。“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
真气,为人体之正气,是生命机能的总称,“正气存内,邪不可于。”真气的盛衰是人体抗病免疫能力。若正气不足,外邪则乘虚而入。
3.卫气,出于下焦,根源于肾,系肾中阳气所化生,是人体阳气的一部分,故又称“卫阳”。
卫气的主要功能是温养肌肉,润泽皮肤;肥盛腠理,并管理汗孔的开合,保卫肌表,调节体温,起抵御外邪之功效。《灵枢·本藏篇》:“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若卫气虚,可见皮肤干枯,毛发失泽,或易感风寒,或表虚自汗,津液自泄。
4.营气,“营”有营运和营养两个含义。营气生于水谷,源于脾胃,出于中焦。营气主要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所化生,是水谷中比较精粹而富有营养的物质。
营气的功用是化生血液和营养全身。
5.宗气,由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运化来的水谷之气结合而成。宗气聚集于胸中,在上焦。《灵枢·邪客篇》:“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宗气形成于肺而聚于胸中,是一身之气的运动输布的出发点。
宗气的主要功能,是推动肺的呼吸和心血的运行,并对能量的供应、寒温的调节、肌体的运动均有重大关系。人身的呼吸、声音、语言的强弱与宗气的盛衰相关。
人体之气, 除了以上几种外还有五脏之气,经络之气,将在以后有关章节把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