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太极文化,揭示太极真谛。同练养生太极,共享健康快乐。
养生太极拳 虚无子谈养生太极拳 太极拳的体操化倾向 纠正体操化倾向 练养生太极拳,提高免疫力
网上学拳好 虚无子办网站 在线辅导班 招生简章 邮购VCD教材 学员来稿

太极拳-拳理-资料

阴阳

 
阴阳

目录

释义
  1. 基本解释
  2. 详细解释
概述
阴阳的现代定义
  1. 定义
  2. 中医应用
  3. 补充说明
  4. 阴阳诠释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学说的现代发展
五行解释阴阳的最新解析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阴阳
英文名称:
yin-yang
定义:
阴气与阳气的合称,事物普遍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种属性,阴阳相反相成是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根源。
所属学科:
中医药学(一级学科);中医基础理论(二级学科);中医基础理论总论(三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百科名片

阴阳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的概念。早至春秋时代的易传以及老子的道德经都有提到阴阳。阴阳理论已经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宗,哲学,历法,中医,书法,建筑堪舆,占卜等。阴阳是"对立统一或矛盾关系"的一种划分或细分,两者是种属关系.阴阳五行国学之本,看似简单,却知者甚少,知而能守其道者更是少之又少。

基本解释

古代哲学概念。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把矛盾运动中的万事万物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的范畴,并以双方变化的原理来说明物质世界的运动 。

详细解释

阴,古作“侌”,或加表示虚拟实体的“阜”作“阴”;阳,古作“昜”,或加表示虚拟实体的“阜”作“阳”。“侌”字从今从云,意为“正在旋转团聚的雾气”。“昜”意为“发散气体”。可见古人是从物质世界的本质——“气体”和气体的“运动”这两个角度定义“阴阳”的。

古人不称“阳阴”而称“阴阳”,这与古人的世界起源逻辑有关。其世界创生次序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即天地)…… 。“无极”即“混沌”。“太极”即圆心,而圆心的出现是和圆周运动的发生同时刻的。圆周运动的主体就是散漫的水汽。散漫的水汽慢慢旋转起来后,逐渐形成为一根中空的云雾气柱,云雾气柱的进一步加速旋转,就在上下两端产生离心力,离心力使得云雾中的轻扬物质上升而形成“天”,浊重物质下降而形成“地”。“天”和“地”就组成了“世界”(请参考百度百科词条“昆仑”)。由此创生过程可知,世界的前身是“混沌”,世界诞生于“云雾水汽的旋转”即“混沌的有序化运动”,而有了天地才有阴阳之分(没有了世界,就等于回到世界的前状态——“混沌”)。所以“阴”在“阳”前。

阴,《说文解字》曰:“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说文系传》 曰:“山北水南,日所不及”。案:这是从天地这一宏观角度论阴阳。天地是古人类所知的最大的阴阳实体。从最大的阴阳实体论阴阳性质,有大阴阳囊括所有小阴阳的意思,也算高明之举。但说不清楚何以阴在阳前,固定地称“阴阳”,而非“阳阴”。难道是先有地后有天?这说不通。只有从天地的起源角度,才能说清楚何以阴在阳前。

阳,《说文解字》曰:“高明也。”《说文解字义证》:“高明也,对阴言也。”案:高者,天也;明者,日也。这还是从天地这一宏观角度论阴阳。

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案:这是从宇宙起源角度谈到了阴阳,但不是对“阴阳”一词本身进行定义或解说。道者,导也。导者,向也。当混沌水汽从无序运动转向有序运动,就等于车辆上了正道,开始向目的地前进了。这种在正道上的有序运动导致了太极的诞生。太极就是“一”,它诞生于混沌从无序运动转向有序运动的那一时刻。太极一诞生,随后而来的就是天地的出现。天地就是“二”。天气下降、地气蒸腾,二气相合,其结果就是人的诞生。人就是“三”。“三”也包含万物生灵,人是万物生灵中最灵者,是它们的总代表。随后世界万物在阴阳交互作用中世代交替,保持种群和数量的平衡。“负阴而抱阳”表示出了“阴”为“阳”的基础或前提的意思。

概述

        图

阴阳,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对立面  

阴 为寒,为暗,为聚,为实体化  

阳 为热,为光,为化,为气化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冲气以为和(像无形的气分隔了阴阳,使其各居其位。)。  

阴阳的位置是不断变化,周而复始的。我们所能看见的事物为阴内阳外(这就是聚合生成阳居于上的正物质),反之则为反物质(类似黑洞),所有的事物都要符合阴阳的规律和结构,就像人出生(是聚合),然后死亡(消散),这就是阴阳的规律,而人体内阴阳失衡或阴阳所在的位置不对,人就会生病。  

这些就是阴阳真正的含意,也是据此所画出的太极图的根本意思所在。国学(医、天文、地理、数术、哲学乃至各家经典)无不以此为基础,并深刻影响了国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五行和太极参照相应词条)

阴阳的现代定义

定义

阴阳就是在同一个属概念“对立统一(全集U)”下的两个种概念“阴(集)和阳(集Y)”之间的一种不相容关系。阴阳的内涵互相否定,一个概念“阴(变集)”肯定对象阴的属性,另一个概念“阳(变集Y)”则以否定阴概念所肯定的属性,作为阳对象的属性;阴阳的外延互相排斥(∩Y=0),又相互互补(∪Y=U=1,1-Y=),其总和等于它们最邻近的属概念(对立统一整体)的外延,即两个种概念阴阳外延的和或并(+Y=∪Y=U)。    (1998年,1999年.数理阴阳与实质,数理医药学杂志 1999年第1期)

总而言之,阴阳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中医应用

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将阴阳五行学说广泛地运用于医学领域,用以说明人类生命起源,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着临床的诊断和防治,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补充说明

表里、寒热、虚实都是疾病过程中所表现的一组组既对立而又统一的正反现象。对这些正反现象,中医用阴阳来加以概括。从每组正反两方面对立的意义来说,表证、热证、实证可归属于阳证范畴;里证、寒证、虚证可归属于阴证的范畴。因此,阴阳八纲中总纲,一切病证都可以归之为阴证或阳证的大原则中。   

??

一、阴证:面色暗淡,精神萎靡,身倦肢冷,气短懒言,口不渴,尿清便溏,舌淡,脉沉细无力。

二、阳证:面红身热,神烦气粗,声大多言,口渴饮冷,尿赤便干,苔黄,脉数有力。

此外,临床上还有阴虚和阳虚、亡阴和亡阳等证。这些病证的名称中虽然都有阴阳,但实质上都是以虚证为主,应属阴证。

三、阴虚:由于阴液不足,“阴虚生内热”所致。主证为低热颧红,手足心热,盗汗,口燥咽干,尿少而黄,大便秘结,舌红无苔,脉细而浮有力,重取则无脉。

四、阳虚:由于阳气不足,“阳虚则生寒”所致。主证为畏寒肢冷,疲倦乏力,自汗,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苔白,舌质淡,脉细无力。

五、亡阴:汗多而粘,口干喜冷饮,烦躁,面色潮红,畏热,舌红而干,脉虚数而无力。多见于大失血或脱水的病人。

六、亡阳:冷汗出,恶寒,手足厥冷,气息微弱,喜热饮,舌淡,脉微欲绝。多见于休克的病人。

阴阳诠释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有一段这样的描述:“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阴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这就是古代易学家们对阴阳概念最好、最完备的阐述。这种阐述虽然详尽但过于抽象也过于概括,所以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以下我们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对其进行解析。

一、 阴阳在数学上的理解

我们都知道二进制数,二进制的发现直接导致了电子计算器和计算机的发明,并让计算机得到了迅速的普及,进入各行各业,成为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工具。二进制的实质是通过两个数字“0”和“1”来描述事件。在人类的生产、生活等许多领域,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来虚拟地描述现实中存在的事件,并能通过给定的条件和参数模拟事件变化的规律。二进制的计算机几乎是万能的,能将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完美复制,并且还能根据我们人类给定的条件模拟在现实世界难以实现的各种实验。但是,不论计算机能给我们如何多变、如何完美、如何复杂的画面,其本源只是简单的“0”和“1”。“0”和“1”在计算机中通过不同的组合与再组合,模拟出一个纷繁复杂、包罗万象的虚拟世界。

在易学中,我们前辈圣贤们都毫不怀疑地肯定阴阳是构成世界的基础,他们不断地使用阴阳进行组合和再组合来描述世界万物的变化规律---八卦。这里我们来利用二进制对阴阳概念进行置换,用“阴”来表示“0”,用“阳”来表示“1”,数的二进制就等同于自然界的“阴”和“阳”,就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两种对立统一的两种能量。那么同样是二进制,同样是阴阳,既然二进制的“0”和“1”通过计算机里能够创造出一个虚拟的、纷繁的世界,自然界中的阴阳为什么不能形成现实世界的万事万物呢?当然能,因为自然界中现实存在的阴阳两种能量就是计算机世界中虚拟的二进制。所以说自然界中“阴阳”能量就像电脑中的“二进制”一样,真实地构成了我们纷繁复杂的“万有”世界。区别在于自然界的“阴阳”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两种“阴阳”能量存在着各自的特性和规律,并不断地相互作用和影响,而计算机中的“0”和“1”只能按照我们人类给定的条件来运行,不能体现现实世界阴阳能量对立统一的特性,不能完全复制现实世界中“阴”和“阳”的全部特征和规律。

在《易经》里,我们知道所有的“卦”都是由“阴爻”和“阳爻”两种爻来构成的,易学里的“阴阳爻”不但继承了自然界“阴阳”的符号,同时还复制了自然界阴阳能量对立统一的规律,并通过阴阳、五行、干支等文字符号以及“卦”的图形符号模拟了阴阳能量的相互影响和作用。虽然它不能象计算机一样形象地、切实地给人们一种感性认识,但它能抽象地通过阴阳的变化规律和朴素的符号来告诉我们现实世界“万有”的存在和演化规律。

所以自然世界的“阴”“阳”作为基础切实地造就了复杂的现实世界,计算机的“0”和“1”形象地模拟现实世界的一切现象,易学中的“卦”和“阴阳爻”抽象地揭示了自然界存在

阴阳学说

战国时的阴阳学是诸子百家的重要一支,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阴阳的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进而体会到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作用的关系,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解释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并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进而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宇宙的基本规律。

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括着阴和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而对立的双方又是相互统一的。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所以说,阴阳的矛盾对立统一运动规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固有的规律,世界本身就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行是其基本的变化关系。五行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这种学说对后来古代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如古代的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音乐和医学,都是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协助下发展起来的。

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将阴阳五行学说广泛地运用于医学领域,用以说明人类生命起源,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着临床的诊断和防治,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阴和阳,既可以表示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一般来说,凡是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着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晦暗的,都属于阴。以天地而言,天气轻清为阳,地气重浊为阴;以水火而言,水性寒而润下属阴,火性热而炎上属阳。

任何事物均可以阴阳的属性来划分,但必须是针对相互关联的一对事物,或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这种划分才有实际意义。如果被分析的两个事物互不关联,或不是统一体的两个对立方面,就不能用阴阳来区分其相对属性及其相互关系。

事物的阴阳属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一方面表现为在一定的条件下,阴和阳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另一方面,体现于事物的无限可分性。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四个方面。

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处处体现着阴阳学说的思想。阴阳学说被用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一体、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五个方面。

阴阳互藏交感,“交感”即交互感应,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处于相互感应相互作用的过程之中。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阴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宋代周敦颐《太极图说》)。万物的化生源于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哲学思想始自先秦诸家,如《荀子·礼记》说:“天地和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又说:“天地感而为万物化生。”从而指出阴阳交感是万物化生的变化和根本条件,其中的“合”,“接”,“感应”等都具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之意。故又可以说天地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乃是万物生成和变化的肇始。在宇宙自然界,事物的形成规律亦确是如此。天之阳气下降,地之阴气上升,阴阳二气交感,化生出万物,并形成雨雾,雷电,雨露,阳光,空气,和谁相互交感,生命体方得以产生。在阳光雨露的沐浴滋润下,生物得以发育成长。在人类,男女构精,新的生命个体得以诞生,代代相传,人类得以繁衍。所以,如果没有阴阳二气的交感运动,就没有自然界,就没有生命。可见,阴阳交感又是生命活动产生的基本条件。

阴阳对立即指世间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如上与下、天与地、动与静、升与降等等,其中上属阳,下属阴;天为阳,地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升属阳,降属阴。而对立的阴阳双方又是互相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上为阳,下为阴,而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热为阳,冷为阴,而没有冷同样就无所谓热。所以可以说,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每一方都以其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这就是阴阳互根

阴阳之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一种消长变化过程中的,阴阳在这种消长变化中达到动态的平衡。这种消长变化是绝对的,而动态平衡则是相对的。比如白天阳盛,人体的生理功能也以兴奋为主;而夜间阴盛,机体的生理功能相应的以抑制为主。从子夜到中午,阳气渐盛,人体的生理功能逐渐由抑制转向兴奋,即阴消阳长;而从中午到子夜,阳气渐衰,则人体的生理功能由兴奋渐变为抑制,这就是阳消阴长

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可以互相转化,达到极致便是物极必反。比如,某些急性温热病,由于热毒极重,大量耗伤机体元气,在持续高烧的情况下,可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症状,就是由阳证转化为阴证的表现。可以说,阴阳消长是一个量变的过程,而阴阳转化则是质变的过程。阴阳消长是阴阳转化的前提,而阴阳转化则是阴阳消长发展的结果。

阴阳学说的现代发展

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处处体现着阴阳学说的思想。阴阳学说被用来阐释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阴阳的揭秘,历史悠久,偏重现象罗列,重视表面叙述,是古典阴阳的特点。而现代探索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有了革命性的进展、新意颇多。数学物理化,即“数理阴阳”成为现代阴阳的标志。将阴阳用世界三要素“物质、能量、信息”测度,用数学模型表述是现代化、科学化阴阳的特点。阴阳的哲学和逻辑学现代定义:

阴阳就是在同一个属概念"对立统一"下的两个种概念"阴和阳"之间的一种不相容关系.阴阳的内涵互相否定,一个概念"阴"肯定对象的阴的属性,另一个概念"阳"则以否定阴概念所肯定的属性,作为阳对象的属性;阴阳的外延互相排斥,又相互互补,其总和等于它们最邻近的属概念(对立统一整体)的外延,即两个种概念阴与阳外延的和或并。

阴阳的定量测量:用“状态函数u”指标来描述,该性态或状态可用‘物质-能量-信息’整体描述, u=EPE是运动学或动力学指标能量;P是系统混乱度(有序度)指标,与熵密切相关。

五行解释阴阳的最新解析

糖尿病行为医学技术指南》作者王英博士在对五行进行训诂之后,对阴阳作出如下解析:

阴阳哲学研究的是天地变化之道,万物运行的法则,生命变化的规律,生命内部的制约和支持关系,生命力的源头。这五点是对《黄帝内经》中所阐述的阴阳五行理论内容的提炼:

第一点

阴阳理论用来阐述天地生成和变化。中国古代认为在混沌之后,清阳上浮为天,浊阴下沉为地,所以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又认为地气上升为云,天气下降为雨[《黄帝内经 阴阳应象大论》:“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如在人体上:“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府。”(《黄帝内经 阴阳应象大论》)]。而这一过程和天地生成过程构成了天地之间的物质循环。

第二点

阴阳理论用来阐述万物运行的法则。阴阳用来阐述运动的不同方式、方向和结果[如在人体上:“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府。”(《黄帝内经 阴阳应象大论》)]。

第三点

阴阳理论用来阐述生命变化规律。中国古代用生、长、收、藏来说明生命的变化形式和过程,而推动这一过程实现的力量就是阴阳[“清阳上天,浊阴归地,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 (《黄帝内经 阴阳应象大论》)]。

阴阳用来说明生命变化形式的“生、长、收、藏”。推动了生命过程的“生、长、化、收、藏”,形成终而复始的运动,这正是五行理论的内容之一。这也充分表明了五行理论是用来解释和落实阴阳理论的。

第四点

阴阳理论用来阐述生命内部的制约和支持关系[这种关系是用五行理论来表达的,具体可以用以下三句话来说明:“五行即阴阳之质,阴阳即五行之气,气非质不立,质非气不行。行也者,所以行阴阳之气也”(张介宾:《类经图翼》卷一《五行通论》);“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生害。生克循环,运行不息。”(同上);“盖五行之中,有生有化,有制有克。”(张隐庵:《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卷八《六微旨大论》)]。

第五点

阴阳理论用来阐述生命能力的源头。在中国古代,道家和医家都是用“神明”来描述生命的生灭现象和能力[“其生物也,莫见其所长养而物长;其杀物也,莫见其所伤而物亡,此之为神明。”(《淮南子 泰族训》)]。阴阳正是这种生灭现象发生的原因,因此也就是用来理解生命现象的。

上述五个方面代表了中国古代对天地、生命的基本看法,被《黄帝内经》归结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黄帝内经 阴阳应象大论》]

摘引于 百度百科      
 
太极拳一般知识

太极

阴阳

太极拳

太极拳流派

养生太极拳

太极拳技击特点

太极拳起源的争议

太极拳论

太极拳健身

太极拳经典   

太极拳秘境

秘境之解秘

丹田是什么

丹田练气的奥秘

虚无子:太极拳的根本特征

太极拳的体操化倾向   

虚无子:纠正体操化倾向

太极拳发展中价值取向的变迁

简化太极拳的健身效果如何

太极拳三说 

太极拳资料

初练太极拳之六要与三有

太极拳合生理八卦说

太极拳助长精气神说

 

名家新论

何为太极拳

太极拳的科学健身

如何辨识太极拳真假

太极拳是21世纪养生法宝

杨式太极拳架类型和特点

返回首页
 

本站备案序号:赣ICP备05002082